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,复守其母,没身不殆
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。
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,复守其母,没身不殆。
塞其兑,闭其门,终身不勤。
开其兑,济其事,终身不救。
见小曰明,守柔曰强。
用其光,复归其明,无遗身殃;是为袭常。
——《道德经·第五十二章》
01
—
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
中国的文化理解万物的思维是:知其所以然,而后知其然。而试图先知其然,然后再逆向出其所以然,这种自下而上的做法,也许可以取得一时的成功,但总的来说,终究是行不通的。
我们可以来做个思想实验,比如,有一个人站在六层楼的天台上往楼下面扔金鱼。如果把地面之上的楼都遮盖掉,只能看到那些不停往下掉的金鱼。那么,金鱼是为什么才掉下来,怎么掉下来的,后面还有多少金鱼会往下掉,只通过地上的金鱼,是不可能逆推出来,六楼的天台上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,也不可能知道,他的桶里还剩下多少金鱼。这种自下而上的分析法,会造成不可知论的观念。
反过来,如果对六楼天台上发发生的一切,都了如指掌,那么地上掉金鱼的这种现象,就不再是什么神秘莫测之事,而是必然之事,确然之事。既不需要用假设来解释,也不需要用不可知论来搪塞。
天下所有的万物,都是有开始,有原因,有推动力的。这个天地之根,万物之源,就是自然之道。自上而下的看,是道生了无,无生了有,有生了天地,天地生了万物。一茬万物被生出来,一茬万物消亡,反反复复,无穷无尽。
为什么一切都没有穷尽呢?因为天下万物,存在一个不停的在生育万物的母亲——道。
02
—
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,复守其母,没身不殆
如果我们理解了,天下万物都是怎么生出来的,我们就能理解,万物为什么会是这样,以及它们会如何演化。上一波万物消亡了,如果我们的理解力,也随之跟着这波万物的消亡而消亡,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,下一波万物将会怎么来,也无法理解下一波万物会是什么样的。
人一时得势容易,难的是一生得势。为什么呢?因为万物的一波成形成势,接着就会进入衰亡周期。有的人认为,理解了这一波万物的生死循环,也可以通过这个循环道理,去套用在下一波的万物生死循环之上。然而,这是不行的。不可以物解物,以物缘道,而应以道明物,以道统物。
我们要理解,下一波万物,会成什么形态,会成什么趋势,生死周期又会是多久,就得复归于天下万物之母那里,去俯瞰洞察万物。
再用上面那个例子来说明,当你站在六楼的天台上,看着天台上的那个人桶里装了什么鱼,就能知道明天他会往下扔什么鱼。不能因为他昨天往楼下扔了金鱼,就断定,他明天还会照样扔金鱼。他有可能明天扔乌龟,也有可能明天扔螃蟹,这都取决于他桶里装了什么,而不取决于他昨天往楼下扔了什么。
如果我们盯着那个天台上的人,和他手里的桶看,那么我们每次都能准确判断他会往下扔什么鱼。这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,先知其所以然,才能知其然。
如果掌握了这种自上而下的理解万物的思维方式,那么就不会错判任何一次的形势,就会每一次都能在万物演化过程中,主动的去统御万物,趋利避害。
人与万物的关系,可利可害。如果不能理解万物的演化规律,那么人的生存就会被万物所害,万物的形势,就会被认为是可怕的力量,这种可怕的力量,就会把人碾碎。
反过来,如果能够掌握万物的演化规律,那么就可以通过利用这样的规律,把万物转化成利,终生也不会为万物的演化所害。
逆万物之势而得害,则事败身亡;乘万物之势而得利,则大业成功。
03
—
塞其兑,闭其门,终身不勤
问题的关键就变成了,我们怎么才能看到站在天台上的那个人,怎么才能眼睛盯着他手里的那个桶呢。也就是说,怎么才能做到复守其母呢?塞其兑,闭其门,终身不勤。这就是具体方法。
自下而上的研究楼下跌落的金鱼,无论把这些金鱼们研究的再怎么细致,也不可能通过逆向工程,把楼顶上的那个人逆向出来,也更不可能逆向出来桶里还都装了什么鱼。
也就是说,穷物并不能得道,再说了,物也不可被穷尽。比如期货交易,即使把所有的交易数据都研究透,也不可能逆向分析研究出交易所的服务器是什么型号,有什么配置。
而且,所谓的穷尽数据,穷尽的不过是历史数据而已。新的一天,又会有新的数据产生。只要交易所不倒闭,交易数据,就不可能被彻底穷尽。同理,只要宇宙不毁灭,万物也不可能被穷尽。
兑字,上面是个八,中间是口,下面是人。意思是说,人以自身之气,向八方舒散,对万事万物,都采取一种追逐的趋向姿态。人在这种无尽的追逐中,很快的就会耗尽自己的精气神。
而且,当一个人被彻底束缚在特定的某事某物上时,那么就意味着对其余的事物,都丧失了理解。因为人不可能同时把自己绑在所有的事物之上。以物解物,物不可穷,以知达知,其知无涯。
塞其兑,是要抱神以静,把精气神都收回到自身之内。这样才能重新站在万物的总源头上,高高在上的,俯瞰万物,看它们的生生死死,看它们的缤纷变幻。
精神内守,虽然收回来了,但是为了防止人的精神再次开泄,那么就要关闭精神出入的大门,眼,耳,口。关闭了这些精神出入的大门,那么人就可以做到根源牢固,神不外驰。
就好比你学习,眼看,耳听,口说,这是收集信息,接受知识的时候。到了考试这种需要靠你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时候,就不能再东张西望,左顾右盼,要聚精会神,全神贯注,用心动脑子去分析观察到的题目,使用学会的知识去解决问题。这就叫塞其兑,闭其门。
解决更复杂的生活工作中的问题,也是同样的道理,学习、收集情报的时候,需要用到眼、耳、口,但真正需要去处理问题的时候,就要用脑子,用心,精心谋划,坚决执行。
抱神以静,以正其形,根源牢固,神不外驰。这样就可以做到精全;精全了之后,就可以有纯气之守;纯气之守,守之又守,则能神全;神全,则通其明,能看到万物的细微变化和未来趋势;通明者,则德全;德全集虚,而同于道;同于道,天下都会前来归附他,根本不用他去追逐天下。什么都不做,就可以有天下取天下,这便是终身不勤。
所谋所营者为事,举而措之为天下民者为业。人的事业,得万物之利则成,失万物之利则败,反为万物之势所害者,则亡。
怎么才能永远不失败呢?首先,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,不能丧心于物而失道,这样就会丧失对万物变化的总体洞察力;其次,人的精神要足全,要内守,以无用有,以道统物,天下万物各行其所是,各成其所成,终至不为而成。此谓圣人之道。
04
—
塞其兑,闭其门,终身不勤
开其兑,把精气神都舒散出去,消耗在各种事物之上,从这个事物,不停地迁徙到了另一个事物,而新事物,总是在不断的冒出来,那么这个追逐就不会有穷尽的时候。
这样一直耗散下去,人的精气神就会枯竭,就会被耗尽。精气神都没了,那么人也就会没了。人的生命,说到底就是一口气撑起来的肉壳子,气没了,壳子撑不住了,塌了瘪了坏了,疾病来了,死亡也跟着来了。
人的理论寿限,有一百二十岁左右。但是极少有人可以活到自然寿限,为什么呢?都是因为过用。
就像手机,正常使用的话,电量可以续航两天,而一个重度用户呢,他可能一天充两次电都不够用的。手机没电了可以充电,人快死了可以给生命充电吗?
关于能不能给生命充电这个问题,有不同的答案。可能在人类的历史上,只有寥寥几个人,才懂得怎么给生命充电的技术,这个是所谓长生术。
还有一部分人认为,生命是定额定数的,只能省着花,省着用,用完就没了,节俭些会活的更久,这就叫养生术。
还有的人认为,生命就在于折腾,在于重度使用所带来的快感,折腾不动了,死了也没遗憾了,这种是作死术。
还有一类人,他们认为,人的生命是假的,世界也是假的,在彼岸有个摸不着看不见的隔壁房间,里面存在着一个摸不着看不到的手机,里面装着摸不着看不见的电池,怎么用电量也都用不完,那个手机才是真的,人活着本身没有意义,活着是为了死后能去玩那个真手机,这种活法,叫神棍术。
人要一辈子立于不败之地,首先就得奉生治身,连生命的基本原理都弄不清楚,那么活的就会打折很厉害。弄清楚了生命的基本原理,也就很容易的可以理解,天地万物运转的基本原理。因为这些,都是同一个道的不同体现。
反过来,既不懂生命运转的基本原理,也不懂天地万物运转的基本原理,那么人就很难驾驭自己的生命,也更难驾驭天地万物。
而一旦理解不了天地万物的形势,理解不了未来会出现什么变化,活的就很被动。背道而驰的活法,生命就被自戕自害,事业上,因为逆了万物之势,也会被万物的形势倾轧而过。
对于生命,对于事业,要经营筹措它们,道理都是相通的,不外乎都是趋利避害,得益而去损。
要得万物之益,以力取之为下,以智取之为中,以道取之为上。用力,自戕自损,得不偿失,是用生命在和利益做置换。用智,依万物之理,而寻找最优路径,可以提高效率。用道,则是无为之益。只有懂无为之益,才能成天下之大业。用力者谋生,用智者谋利,用道者,谋天下。
如果开其门,济其事,把耗散自己的生命当成生活任务一样去完成,那么当人的精气神,全部耗散光了,他的生命也就要枯萎了。一个行将枯萎的生命,无法支撑起盛大的事业。
认为生活就是把精气神都抛出去的观念,而不是精神内守,这样的观念,就会导致终身不救,身亡事败功不成。
懂事道,方懂奉生,懂奉生,才能理解,此身即是大道,才能明白,功成事遂之要,才能窥见天地变化之枢机,最终才能游刃有余的应对一切。
既不耗损生命,还能功成事遂,顺万物之势,谋万物之利,不为而成,这才是真正的最高境界的成功。
05
—
见小曰明,守柔曰强
万物皆始于未有,起于毫末。拘泥于已成之物,已成之势,那么就无法理解,世界怎么继续演化,未来又会生成什么事物,产生什么形势。
理解了这一点,就不会在把精神和心智,都拘泥在已成之物上,也不会认为,已成之势,会永久维系下去当前的势头。
而不理解万物之势,一味用强,用力,把生命都耗散在已成之物之上,以博斗的姿态去谋取万物之利,那最后的下场,就是终身不救。
这样的行为,是愚蠢的。愚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?愚讲的是,一个人的心智,局限在一个墙角里,而不理解墙角之外的世界。蠢呢,说的是,有的人像春天的虫子一样蠕动着,慢慢的爬行。
愚侧重讲不变化,蠢侧重讲变化的太笨拙,太慢,跟不上万物的形势演变。一个人为什么会把自己困在已成之物,已成之势上呢,就因为他不肯把自己的心智从角落里拉回来,即便想变化,也笨拙的像个虫子。
如果人已经走到了这条路上,怎么才能拉回来呢,怎么才能给救回来呢?见未有,见毫末,就能明晰洞察万物之纷纭变幻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,见微知著。
而一旦用力用强,那么心智和精神,还是会被成长的外物所牵扯出去,并捆绑在上面,最终被固定局限在一个角落里,只能困于微,而无法知著。
要避免掉进这种窠臼,就需要精神内守,永远的内于自己,外于外物,居高临下才能俯瞰天下万物。
一旦丧己于物,置身于物,那么就不能再俯瞰万物,就会变成在墙角里蠕动的一条虫子,看啥都是真理。
精神内守,怎么做呢?要用柔,抟气致柔。真正的强,不是知一物,辨一时,乘一势,毕一功,而是要不出户知天下,乘心游万物,成万世之功。
不生生者生万物,不化化者化万物,不自生才能长生,不自化,才能化天下。
人怎么才能站在不停流逝的时间里,理解永恒的变化并驾驭万物呢?因为,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,所以,要理解万物的永续演化,就需要既知其母,以知其子,复守其母。如此,方可高屋建瓴,势如破竹。
06
—
用其光,复归其明,无遗身殃;是为袭常。
在中国文化中,光与尘之辨,贯穿始终。光,造化万物的驱动力,来自于太阳。尘,构成万物的形质材料,来自于地球。
天地相合而生造化,只要太阳永恒的在照耀着,那么在未来,就会永恒的生出来和以前,和现在,不一样的新事物。
万物的生死存亡周期,可以分为两段,一半是生长周期,一半是衰亡周期。生长周期,为阳,为生,为利,为益;衰亡周期,为阴,为死,为害,为损。
形势是什么呢?如日中天,并不是真正的形势,因为形势走到这一步,说明已经步入了衰亡的开始。要乘万物之势,谋万物之利,着眼点就是万物的生长之势,而非衰亡之势。
万事万物,起起落落的形势,变化莫测的未来,都不过阴阳二字。既然势起于未有和未始,那么要乘势,就得从未有和未始,毫末之起处,乘而驾之。
等形势已经成熟了,人人都看得见了,都能理解了,说明这个形势也就要结束了,在形势最高处骑乘它,就会被甩进衰亡之谷。
用其光,说的就是,要站在未有之处,看未来之有,站在未始之处,看待未来之物。
现在的人喜欢说“活在当下”,然而,这碗鸡汤并没有什么意义,只能浅尝辄止,不能用它来指导人生和事业。
真正有意义的是,在任意时刻,都可以见万物之未萌,见变化之未兆。这才是理解了过去,理解了现在,理解了未来。这种超越了形质变化,超越了时间变化,对天地万物都洞若观火的精神和心智状态,就是明。
明道,才能万世万域的理解天下万物的形势,不理解这一点,人就会变得愚蠢,被万物之势所倾轧。而只有理解了这一点,才可以谈,怎么取万物之利,谋万物之益。这就是无遗身殃。
仔细的分析什么叫无遗身殃,它有两层含义:第一层含义,是见性命之明,精神不会丧于外物,生命不会耗散,这样精神内守,精神足全的人,他的生命,不会因为外物怎么变化而受到损害,所谓胜物不伤。
很多人,生活中出了个什么变故,马上就会精神崩溃,生活变得不能自理,为什么会这样呢,因为他的精神都耗散捆绑在外物上,外物崩塌,他的精神也会崩塌。而对于一个用心若镜之人,外物无论怎么变化和崩塌,对他的精神都不会有丝毫的损害。
第二层意思,是见万物之明。自己的事业,与万物之成同步而成,自己的利益,与万物之势,同时而兴。既明性命,又明万物。这样,就不会因为悖逆了万物之势,而受到倾轧和损害,更不会留传祸患给自己,这就叫无遗身殃。
如果将天下万物的演化,看做是一辆奔腾向前的火车的话,那么人和这辆火车的关系,有三种:第一种是乘坐在这辆火车上,让它载着自己向前飞驰。第二种是,不知道火车从哪开来,也不知道火车的行进路线,经常乱穿火车道被火车撞翻。第三种是,像一头犀牛那样,迎着火车一头撞过去,撞的头稀碎,爬起来还想撞。
第一种,就叫袭常,常自然,因袭了大道,天地万物的常理。所以可以做到,天人合发,不为而成。第二种,第三种,都是不知常,妄作妄为。妄为,则大凶至,越用力,后果越糟糕,越用强,越败亡得越快越彻底。
人生的成败,天下的兴亡,道理都是一样的。顺了形势,什么都不做,就可以成功,天下就可以兴旺,正所谓站在风口上,猪都会飞。
逆了形势,做的越多,就会越失败,天下也会越乱。而要顺形势,就得理解万物;要理解万物,就得知万物之母;要知万物之母,就得明道。明道之后,才能知常合道,才可以乘坐着天下这辆火车随心所欲,呼啸着驰骋四方。
不明道不知常,就会妄作妄为,冷不丁的,被呼啸而来的火车,撞翻在地。
07
—
成功与失败
理解万物之母,掌握万物之势,见微知著,知常不妄。
成功的事业,需要修身有成,文韬武略的贤人君子。
历史,安史之乱中的唐玄宗李隆基,靖康之耻中的宋徽宗赵佶,土木堡之变中的明英宗朱祁镇,他们有的开创盛世,有的才华横溢,都曾锐意进取,可最终没能带领国家走向强盛。
现在,嗜赌成性的金立手机刘立荣,败光家产的海鑫钢铁李兆会,锒铛入狱的喜得龙林水盘,他们有的白手起家,有的临危受命,都曾风光一时,可最终都带着自己的企业走向末路。
他们有的在战略方向问题上犯了错,有的在管理转型上犯了错,更有的,根本不是合格的领导者。
将形而上的思想,落实到形而下的行动。究竟怎样才能成功,怎样才会失败呢?
夫志心笃行之术。长莫长于博谋,安莫安于忍辱,先莫先于修德,乐莫乐于好善,神莫神于至诚,明莫明于体物,吉莫吉于知足。——《素书·本德宗道章第四》
圣人出于慈惠恻隐之心,从成败的正反两个方面,把成败的过程进行分解,每一步都给出了很多正确的方法和原则,和会导向失败的一些错误做法,希望大家能够避免原则性错误,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,更多地避免失败。
夫志心笃行之术
志心,是说贤人君子,志存高远,胸怀着一颗经世济民之心,并为这个伟大的目的而奋斗。笃行是说,伟大的目的,必然伴随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和挑战。要领导一个团队,高效地组织资源,利用资源,最终达到目标,这个过程对领导者的要求非常非常的高。要获得成功,避免失败,需要严格地遵循志心笃行之术的成败两大法则。
长莫长于博谋
任何事情的第一步,都得先进行谋划。不管做什么事情,都要有计划,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不经过计划的事情,第一步就注定会导向失败。小事情小计划,大事情大计划。制定多长的计划,事情就能做多久。没有计划,就不应该启动一件事。
有的人说,我想要做什么什么事,要做多大的成就。说完就没下文了,这肯定不可能做成任何事。都没有规划过自己的人生,懵懵懂懂地过一天算一天,生活得不如意,就怨天尤人,这样的人,注定一辈子都是失败者。想做一个事,决定要做了,接下来,就是应该要好好的谋划一番。
还有的人说,我立志要做一件事,计划也做了,为什么后来也没有成功呢?因为计划有好的计划,有坏的计划。好的计划,会导向成功,坏的计划,会导向失败。并不是说,凡事只要有计划了,就一定能成功。
什么是好的计划呢?在于博谋。所谓博谋,是立足于长远目标,建立在信息和情报充分准确,充分完备之上的计划。还要给出针对性的可行可操作的合理的解决方案。结果可控,过程可控,全程可控地抵达一个确定性的目标。这样才是好的计划。
什么是坏的计划呢?就是瞎指挥。脱离长远目标,脱离现实情况,脱离具体事物,盲目而随意的给出方法和计划,结果不可控,过程也不可控,这样的计划一定会导致失败。
不谋万世者,不足以谋一时;不谋全局者,不足以谋一域。在一条路上,能够走多远,不是取决于这个人的腿脚和体力,而是取决于这条路有多远。人在一件事上,能够走多远,不在于他有多大的行动能力,而在于他为这件事谋划得有多么长远。
安莫安于忍辱
辱的反面,是荣。荣代表着收获,成功,胜利。而成功只是一个结果,在出现成功这个结果之前,整个过程,都是纯粹的成本和投入,和用艰苦的奋斗,把投入转化成产出。所以一定要进行过程控制,和过程管理。
很多人只想着荣的一面,不能承受荣之前的辱的一面,不能忍受巨大的持续投入的成本压力,更没有信心和把握,通过努力的工作,把投入转化成远大于成本的产出。这样的人,就不能做领导,不能做大事。
做任何产业,都得先投入,再有产出。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,产出大于投入,是成功和胜利,否则便是失败。在从投入到产出之间的这段时间,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,忍耐并承受得起时间成本和投入进去的各项成本的压力。
好比说种地,农民伯伯把小麦种子播种到地里,这是成本,要施肥,这也是成本,要除草和灌溉,这都是成本。自己的劳动也是成本,等待成熟的过程,也是时间成本。等到收获的季节,庄稼成熟了,收获的粮食,大于所投入的成本,有可观的收益。这才算是丰收和成功。
同样,做任何的产业,包括治理一个国家,都是如此的道理。产出一定得大于投入,而且成本可控,周期可控,预期可控。自己能够承受并控制这一切,一直到成功。这样才是一个领导者的忍辱修炼。
比承受成本压力更大的,是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和奋斗的艰苦。计划确定下来了,就不能因为向目标进发途中的奋斗太艰苦,或者是外界的干扰,而随意地更改计划,甚至是荒废计划,终停计划。这里的忍辱,并不是指要忍受他人的羞辱。而是说,要忍受奋斗过程中的艰苦。同时也要杜绝骄奢淫逸各种诱惑所带来的满足。
一个人要专注一件事,直至把它做成。必须得忍受得住艰苦,还要忍受得住对各种诱惑和满足感的拒绝。没有任何事,是可以轻易成功的,所以,一定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定力。一要不怕吃苦,二要能内心坚定不动摇。
有的人比较聪明,立志要做一件事,兴致勃勃地也制定了周全的计划,但是行动没几天就放弃了。刚到第二步就被淘汰出局了。因为他不能吃苦,贪图享受。
先莫先于修德
修德,在于合道。结合现实,修德在于保持路线的正确性。
有计划地做一件事,有合理的决策管理。接着,进行合理的过程管理,能够承受并能够控制成本、周期和产出预期。并且能忍受艰苦的奋斗,非常刻苦努力,领导者在忍辱修炼上非常出色,就一定能够成功吗?未必。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,说路线错了,越努力越失败。在进行过程控制和管理的时候,经常会发生偏离正确路线的情况。保持路线的正确,比忍受奋斗的艰苦更重要。所以,接下来还要进行路线管理。就像我们平时开车一样,对方向的控制,和忍受身体的疲劳同样重要,甚至更重要。
打个比方说,从北京开车到上海,有人觉得太累了,开一段路,觉得无法忍受辛苦,就掉头返程跑回家了。有的人能忍受开长途的辛苦疲劳,开着开着,车开出了道路,结果出了车祸。或者开着开着迷路了,结果最后开到了武汉。
所以说,先莫先于修德,只要保持路线的正确性,每前进一步都是有效的,都是离目标更近了一步。走得再快,如果路线错了,反而不能积累正向成绩,反而还要造成损失。
乐莫乐于好善
做事不仅要讲路线,还得讲方法。即便路线再正确,每天就挪动一点点,时间和精力成本,都无法支撑组织完成最终的目标。所以,在保持了路线的正确性之后,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。这是方法管理的问题。
这里的乐善,并不是说,人生最快乐的事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,就是做善事。乐是只专心倾注于此的意思,善是指最好的最优的最高明的方法。
解决任何问题,完成任何事情,都存在最优解,和最优的方法。在保证路线的正确性的同时,还要保持方法的正确性。
寻找最佳方案,寻找并保持最优的工作方法。并以此作为工作方法上的根本原则。这样就可以保证,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进,给出最高的前进效率,时刻都要给出实质性的进展和阶段性的成果。
神莫神于至诚
在注重效率的同时,还要保持高度的专注。否则,高强度的工作,会让人做出来的工作效果打折。会提高失误率,或者造成良品率下降。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呢?答案是既要确保高效,又要保持专注。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所以,极致的专注,才是能力的源泉。这是能力管理的问题。
我们平时说,一个人做事的能力太强了,做什么都游刃有余,从容自若地做成功,看起来好像是无所不能。进而会形容他是如有神助。
这种超强的能力,是怎么来的呢?人专注到了极致,精神与目标对象完全合一,就是至诚的状态。人如果能做到这种极致的专注,就没有做不成的事。即便本来不通的事,到了至诚的境界,也会自然而然的通彻。
明莫明于体物
极致的专注,到了至诚的状态,会带来另一个问题,那就是会容易忽略所专注事物之外的东西,从而会影响全局推动,会导致顾此失彼的问题。所以要进行格局管理。
就好比说,一个人在极致专注的状态下,旁边有个人和他说话,他会完全听不见一样。
专注于此,而忽略于彼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?这就体现出来一个领导者强于普通人的地方了。其心力之强,远非常人能比。他是至诚如神,居高临下的专注所有事物,合于一而通于万物。万物皆通,则无所不明,对所有的环节,都了然于胸,既有细节的专注度,又有总览全局的高度,这样就不会造成顾此失彼的问题。
可能没有修炼到这个境界的人,会觉得这很难,简直是两个不相容技能。实际上,当一个领导者,站在最高决策者的位置上,能做到至诚如神的时候,他就能同时兼具专注力和洞察力这两种能力。
吉莫吉于知足
对于一个洞察力卓越的领导者来说,他看一切都一览无余。这也有副作用,就是他看透的事情,都想参与。觉得这也是确定性的机遇,那也是确定性的机遇,然后就想着,如果错失了挺可惜。
这就是对洞察力的不正确使用,容易节外生枝。卓越的洞察力,是为了洞察一切,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服务。如果临时节外生枝,这种缺乏计划,计划外的事情,即便做成了,也会分化和削弱资源和力量,以至于不能集中力量做最重要的事,以至于造成延误和损失。
时刻都要牢记,要正确使用自己的洞察力,一定要集中力量,这是最重要的事。不要节外生枝,不要做计划外的事。掌握这个原则,行动就会顺利,最后必然会成功。这是目标管理的问题。
第一步,做事要有计划,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。第二步,要不怕吃苦,能够忍受奋斗过程中的艰苦。第三步,要时刻保持路线的正确性。第四步,工作要追求最优的方法和最高效率。第五步,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。第六步,保持专注的同时,不能顾此失彼,要保持全局推动。第七步,集中力量做最重要的事,切记不要节外生枝参与计划外的事。
这就是七步成功法。我们可以对照这个法则,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,看看自己做成功的事情,哪些地方做对了。自己没做成的事情,是在哪一步做砸的。
苦莫苦于多愿,悲莫悲于精散,病莫病于无常,短莫短于苟得,幽莫幽于贪鄙,孤莫孤于自恃,危莫危于任疑,败莫败于多私。——《素书·本德宗道章第四》
苦莫苦于多愿
看什么都好,什么都想做,眉毛胡子一把抓,不分轻重主次,甚至各个目标之间,还是不相容目标。各个目标之间互相打架,互相争夺资源,使命不清晰,核心目标不清晰,核心业务不清晰。目标不确定,方向不确定,路线也不确定。
大多数的失败者,就是倒在这第一步上。这是领导层的问题,因为领导者决策出现了巨大的失误。这不是管理层的问题,也不是执行层的问题,这是一个组织的心脏出了问题。所以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诊断和救治,就要从领导者身上着手,让他从一个不合格的领导者,通过学习和修炼,变成一个合格的领导者。或者更换一个更胜任的领导者。
我们要做企业诊断,第一要务,就是要看,问题出在哪一层。我们现在的人,把所有的问题,都归结为管理问题,这非常业余。管理的问题,只是管理层一层的问题。很多问题是出在领导层,和执行层。并不是所有的问题,都是管理问题。
同理,我们分析一个朝代的兴衰,也可以从君,臣,民,三层进行分析,看看到底是哪一层出了问题,它的病又应该怎么治愈。这样带着问题看历史,才能有更多的收获。
什么叫领导?就是能在一团乱麻的头绪中,指明方向,确定目标,清晰地看到要害,清晰的看到最重要的事情。并带领指挥队伍,沿着正确的路线,抵达目标,获得成功。这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。
古人说,出师未捷身先死,常使英雄泪满襟。一个组织,如果它的心脏,是这样的一个不合格的人,它可能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,就注定要失败了。用力犯勤苦,反而只会走向失败。
悲莫悲于精散
没有伟大的使命,没有志存高远的核心目标,没有正确的方向,没有正确的路线,带领着队伍,东一头西一头,像个没头的苍蝇一样,精力和资源,都消耗在无意义的事情上。也没有实质性的收益。
沿着错误的第一步,继续错上加错,走出了错误的第二步。在上一步,发现路走的越来越艰苦,力量不是越来越集中,而是越来越分散,由于过于分散的力量,发现做什么事情,都做不成。这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,是最可悲的事。
要压碎一个鸡蛋,施加在鸡蛋上面的力量,要大于鸡蛋的承受力。要搬起来一个桌子,给桌子施加的力量,要大于桌子的重量。同理,做一件事情,输出的资源,一定要大于解决这件事情所需要的资源。什么都做,最终的结果,就是分散出去的资源,每一份,都小于解决每件事情所需要的资源。最终不是事情被解决了,而是自己输出去的力量,都被事情压垮了碾碎了。所以,还有什么事情,比这个更可悲呢。
病莫病于无常
因为走出了前面错误的两步,已经很快得到了失败的教训,然而,失败的领导者,并没有正视失败,反思失败,给自己所领导的组织进行诊断和救治。而是错上加错,走向了错误的第三步。
一个不肯认错的人,当现实教育了他之后,他肯定会认为是事情本身有问题,而不是他的能力有问题。所以很显然,既然是事情本身的问题,做不成这件事,那么我们就应该可以做成那件事。于是,可怕的事情发生了,他在遭致失败后,马上又转向了其他的新目标。并坚信新的这件事,一定能成功。
结果,依然还是失败,他依然还是拒绝反思自己,还是认为是事情本身的问题,于是他又换了新目标。不停地换事情做,不停地失败。
对于一个组织来说,领导者如此反复无常,病到了这种地步,已经很难再有什么翻身的能力了。因为它的心脏,领导层已经丧失了正常职能。
一个组织,错误出现在执行层,可以通过换人来解决,并不是致命的。问题出现在管理层,也可以通过换人来解决,只要领导者心里保持清醒,也不是致命的。最可怕的就是领导者自身素质太差,错三步就基本上无药可救了。
短莫短于苟得
本来意气风发的一群人,要改变世界,要这样,要那样。结果几轮下来,发现是自己被现实碾压了,被失败碾碎了。怎么办呢?
到了这种时候,如果一个领导者,依然能坚持志存高远,不管怎么失败,都能保持自己的远大志向。虽然之前的组织无法救治了,但是人还在,还可以继续成立新组织。还可以东山再起,卷土重来。
就怕他被现实的挫折,彻底摧毁打垮,不再敢有远大的志向,向现实低头。这样的话是组织死亡之后,作为领导者的这个人,也随之死掉了。这是比组织失败,更严重更可怕的失败。
向现实低头,放弃了远大的志向和抱负,接下来还是想折腾点事,于是,就想着赚点快钱小钱,甚至做点不正当的事,到了这一步,这个人就算是彻底废掉了。
幽莫幽于贪鄙
一个人,从志向远大,因为被现实的挫折所教训,变得蝇营狗苟起来,那么他接下来要做的事,就不会再以远大的目的为出发点,而只会是为了一己之私的渺小利益为出发点,所以,他一定会变得非常贪鄙。
一个领导者,废公存私,从为远大目的而奋斗的人,堕落到了为一己之私的渺小目的而贪鄙的人,这是最腐朽最昏聩无能的领导者。
孤莫孤于自恃
作为一个领导者,做事情总是失败,选择向现实低头,接着精神降格,品德降格,志向降格。变成了一个蝇营狗苟的庸俗之人。组织已经名存实亡,作为心脏的领导层,也已经名存实亡。
此时,他的私人利益,和私人目的,成了残存的组织,继续运行的中心。而那些真正的人才,看出问题的人,会向他谏言,出于公心和公目的,公利益,劝他应该拨乱反正,救治组织。然而,公与私势同水火,他以私志自恃,断然不可能听得进属下的劝谏。
于是,很多人才,选择离开,在领导层瘫痪之后,管理层也瘫痪了。这样的领导者,终于走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。
危莫危于任疑
管理层瘫痪了之后,昏庸的领导者,只好继续重建管理层,他此时的智力,已经严重地出现了问题,选拔的人才,自然不可能是合格和优秀的管理者。他找的人,显然是比他能力更差的人。一个昏庸无能的领导层,再配一群更无能的管理层,这种组织,是最低能最失败的组织。
一个组织,如果领导层瘫痪,管理层强大的话,还可以勉力强撑一阵子。如果领导层瘫痪,管理层也瘫痪,这个组织很快就要彻底死亡。到了大厦将倾的地步。最后,土崩瓦解的时候,终于到来了。对应在国家,是政权的更迭,对应在企业,是一个企业的破产倒闭。对应在一个家庭,是一个家庭的解体。
败莫败于多私
一个失败的领导者,是怎么失败的呢,因为他走了错误的七步。第一步,没有给组织确定清晰的远期目标。第二步,什么都做,什么都做不成。第三步,反复无常地频繁更换组织的目标。第四步,被挫折吓倒,向现实低头,失去斗志。第五步,废公存私,沦为贪鄙庸俗之人,改变了组织存在的职能。第六步,把领导层的病,传变到管理层,进一步瘫痪摧毁了管理层的健康。第七步,组建了一个更无能的管理层,使本来可以靠管理层的能力,勉力强撑维持的组织生命体征也彻底失去。从心死亡走向了彻底的生命死亡。天下分崩离析,走向彻底的混乱和灾难,这是第八步。
组织的共同目标,共同利益,之所以能够让大家一起为共同事业而奋斗,是因为所有的参与者,都能够从中受益,在成功之后,享受到合理的利益分配。如果领导者无能,一直不能成功,反而屡屡失败,这个基于共同目的所建立的组织,它的共同利益就会瓦解。随之,领导者带头,先从共同目的和共同利益,下降到私人利益,接着,所有的组织成员,都把共同利益,和共同目的,下降到私人目的和私人利益。
为共同目的共同利益奋斗的合力,变成了为私人利益私人目的奋斗的分离之力。直至把组织撕裂成碎片,走向彻底的失败。历史上的昏君,为什么都很荒淫无耻呢?因为共同目的和共同利益遭致失败后,领导者带头把组织降格为私人目的和私人利益,是必然会发生的事。
昏君为什么会导致亡国呢?因为废公存私之后,整个组织必然会被撕裂,大权必然会被强者所夺取,天下必然会陷入纷争和混乱。可见,最可怕的事,就是公废私存,以至于导致亡天下。
成功和失败的两大法则给出了迈向成功的正确方法和原则,也指出了通向失败的错误做法和原因。
七步成功法:长、安、先、乐、神、明、吉
第一步,做事要有正确的决策,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;
第二步,要不怕吃苦,能够忍受奋斗中的艰苦;
第三步,要时刻保持路线的正确性;
第四步,要追求最优的工作方法和最高的效率;
第五步,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;
第六步,要在保持专注的同时,保持全局的同步推动;
第七步,集中力量做最重要的事,不要节外生枝去参与计划外的事情。
而反过来,如何才能走向最彻底的失败?
八步失败法:苦、悲、病、短、幽、孤、危、败
第一步,没有给组织确定清晰的远期目标;
第二步,什么都做,什么都做不成;
第三步,反复无常的频繁更换组织的目标;
第四步,被挫折吓倒,向现实低头,失去斗志;
第五步,废公存私的念头在心中萌发,沦为贪鄙庸俗之人,改变了组织存在的职能;
第六步,把领导层的病传到了管理层,进一步瘫痪摧毁了管理层的健康;
第七步,组建了更加无能的管理层,使原来可以靠管理层的能力勉力维持的组织,走向了死亡;
第八步,私行大兴,组织分崩离析,走向彻底的混乱和灭亡。
七步成功法,需要认真遵守;而八步失败法,则需要小心警惕。